來源:農藥市場信息
黨的二十大召開以來,我國的糧食取得了連年豐收??v觀近年來多次的大豐收,農藥在其中的作用功不可沒。因此,農藥成為一種不可或缺的重要生產資料。但不可否認的是,因其具有毒性,也造成了一定的負面的影響。
經過科學家的研究,近年來出現了一類新型的農藥,這類型的農藥具有高效、低風險的特點。為此,筆者就農藥的發展歷程及國外低風險農藥的發展方向做一綜述,希望對低風險農藥的健康發展有所幫助。
農藥的發展歷程
1. 低效高毒農藥
在中國的古代,先人們就有了使用農藥的記錄。據史料記載在公元前九世紀我國就已經有了使用雄黃、砒霜防治病蟲害的記載,直到上世紀40年代,在殺蟲劑市場中,砷制劑還占有重要的地位。上述的雄黃、砒霜、砷制劑是典型的低效高毒農藥,對環境的影響較大。
2. 高效高毒農藥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后,世界各國均認識到在農業生產當中農藥的重要性,當然低效高毒農藥的危害也逐漸引起大家的重視。因此農藥的研發向高效發展。瑞士的科學家研制出敵敵畏(DDT),具有較強的殺蟲作用,為此獲得了1948年的諾貝爾醫學獎,可以說敵敵畏的研制成功是現代化工的里程碑。在這個階段,有機化學的研究也逐步深入,并且在農藥合成領域取得深入的進展,1947年對硫磷研制成功,至此農藥的研制進入了有機農藥的時代。
在解放以前,我國的農藥工業飽受戰亂的影響,可以說一片空白。直到新中國成立以后,百業待興,在前蘇聯專家的幫助下,逐步建立了自己的農藥工業。其標志是有機氯農藥的投產。后來在廣大科研人員的幫助下,上世紀50年代末在天津農藥廠開始生產有機磷農藥。這標志著我國農藥工業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當時我國的生產力較低,可以生產的農藥主要有有機氯、有機磷、氨基甲酸酯、甲胺磷等高毒農藥。上述的幾類農藥具有殺蟲范圍較廣、見效快、成本低、毒性強等特點,在使用的過程中,農戶時常發生農藥中毒事件,因此世界各國均采取措施限制此類農藥的發展。
3. 高效低毒農藥
就在新中國成立后不久,當我們還沉浸在可以自主生產一些農藥產品時,國外的科學家已開始進行高效低毒農藥的探索。1954年日本住友化學公司的技術人員首次人工合成擬除蟲菊酯烯丙菊酯,該農藥對害蟲的防治效果非常高。成為新一代的高效低毒農藥。這也標志著人們開始仿制天然殺蟲劑。
所謂的低毒是指該類型農藥對人畜毒性較低,即使誤食也不會造成重大的傷害。隨著人們對生活要求的逐步提高,對農藥的研發提出了新的要求。前述的菊酯類農藥是一類較為理想的高效低毒農藥。因此直到今天仍然在農化市場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但在實際的生產中,科學家很快發現擬除蟲菊酯類農藥雖然毒性較低,但如使用不當的話,將很容易產生抗藥性;且此類農藥殺螨蟲的效果較差,而對蜜蜂等益蟲的毒性較高。加上此類原料不容易溶于水,在使用前只能加工成乳油。因此對環境有一定的負面影響。
4. 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
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后,與國外的貿易往來日趨頻繁。由于我國農產品具有價格低廉的優勢,因此對于許多發達國家的國內農產品市場沖擊較大,因此這些國家均通過農產品農藥殘留的綠色技術壁壘對我國農產品的出口加以限制。另外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國內消費者對于農產品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在此狀況下我國農藥企業審時度勢,全面停產了高毒高殘留農藥,農化市場又進行了一次提檔升級。總體而言,目前我國農藥市場的要求簡單來說可以概括為“高效、低毒、低殘留”。如除蟲脲、滅幼脲等,該類產品已經成為當前農藥市場不可小覷的重要品種。
5. 高效低風險農藥
近年來在“高效低毒低殘留”研發的基礎上,高效低風險農藥應運而生,其代表產品主要是高效的除草劑類產品,如磺酰脲類除草劑與植物生長調節劑。此類農藥在使用的過程中對使用的計量要求十分嚴格。如果用量少的話,無法起到殺滅病蟲害的作用,如使用量較高,將對農產品的質量如營養、風味品質造成負面的影響,因此低毒、低殘留未必真安全,僅是安全用藥的必要條件。在使用的過程中,農藥產品不僅要求高效、低毒、低殘留,同樣應保證低藥害。此外,還需保證對環境的安全,對農業害蟲天敵的安全。如當前魚尼丁受體抑制劑就具有廣譜、高效、低毒和低風險的特點。
國外高效低風險農藥的開發
1. 美國
本世紀初,美國頒布了農藥登記改進行動法案,建立了低風險農藥及有毒有害農藥替代產品登記的管理系統。采用了簡化審批流程,加快審批進度的方式,推進低風險農藥的推廣。該法案出臺的目的是開發低風險的農藥以替代傳統的高風險農藥,減少對人體健康環境及其他生物的影響,擴大病蟲害防治的范圍,提高農藥安全使用的目的。
但需要指出的是降低農藥的使用風險是基于農藥登記使用范圍與替代品之間進行比較的結果,而與實際農藥使用的情況有關。因此,各類用途風險依然存在。該法案在實施以后聯邦政府強調各農藥生產企業將在農藥外包裝上禁止使用低風險的字樣,但鼓勵農戶使用該類型農藥。
根據美國聯邦政府的公告,農藥企業生產低風險農藥前應向低風險委員會提交有關資料。包含該農藥產品的化學摘要,對人類健康影響報告,環境影響報告,其他危害,病蟲害抗性報告,與已注冊替代產品的比較等。
美國加快推進低風險農藥的生產、銷售與使用,并加速了該類型農藥的審查,但一直以來均進行嚴格的監管。據統計,美國低風險農藥有效成分已達86個,可以進行生產的產品類型有250種。登記的農藥使用范圍基本涵蓋了全部的農作物。另外,美國已有近400個生物農藥獲批準使用。
2. 日本
日本是我國的鄰國,雖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是戰敗國,但在戰后短短幾十年中經濟恢復,稱霸世界,其農化市場發展得也非常完善。根據日本農林水產省的統計,在日本國內農藥對環境造成不利影響的風險在近20年的時間內大幅下降,約90%。農林水產省的官員認為之所以取得這樣的成就,主要歸功于日本農藥企業對低風險農藥產品的研發及農戶的大力支持。
如過去在水稻種植過程中農戶噴灑的農藥除一部分被利用之外還有一部分會隨水流進入河流,則可能對水中的其他生物造成一些不良的影響。同樣據農林水產省的統計,日本農藥產品在上世紀80年代使用量達到了頂峰,之后科學家意識到如在農業生產中大量使用農藥,將對人體健康及環境造成負面的影響。在科學家的呼吁之下,農藥產品的使用量逐年下降,但有效成分的種類卻逐漸增加。有關科學研究表明,對農藥進行綜合影響評價變得非常重要,這也是日本低風險農藥發展勢頭迅猛的主要原因之一。
日本科學家對日本河流設置的300多個監測點監測到67種水稻使用的農藥,從上世紀90年代至本世紀初,每5~6年調查一次,并計算受農藥影響的物種的數量,結果發現在20多年當中,使用的殺蟲劑、除草劑等農藥產品生態風險均大大下降。其原因是農藥企業研發的低風險農藥使用后對環境影響較小,而高毒農藥使用量大大下降。
3. 荷蘭
荷蘭地處歐洲,雖然國土面積較小,但其農業生產在世界范圍之內卻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荷蘭的官員提出了一項行動計劃,擬在歐盟范圍內加快低風險農藥的登記,其目的是加快執行可持續性的植物保護。這項行動是在早些時候歐盟的法令(2009/128)框架下害蟲綜合防治(IPM)策略的延續。
該法令包含了一系列的技術措施,涉及到農藥生產企業及農業生產單位,其總的原則是降低農藥使用對人體健康和環境安全的影響。荷蘭科學家認為歐盟應倡導一套推廣低風險農藥的措施以替代目前實施的植保方案。該提案中建立成立一個由歐盟各成員國組成的專家小組加速低風險農藥的推廣實施計劃,包含低風險農藥有效成分研發及農藥產品登記審批的加速計劃,低風險農藥有效成分認定的標準,IPM促進研究,在歐盟范圍內廣泛地進行宣傳。
對我國的啟示
近年來在世界各國的影響下,我國的農藥市場發展也取得了令人舉世矚目的成就。如我國新修訂了《農藥管理條例》,提高了農藥登記門檻,對已登記產品將開展風險評估與檢測。新登記的農藥產品也包含了許多低風險農藥。
過去我國農業生產以高產為唯一的目的,造成化學農藥的濫用,近年來我國農業已從傳統的農業向高效優質和可持續發展的現代農業轉變,低風險農藥將迎來一個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和技術挑戰。以目前我國生物農藥的發展而言,國內的生物農藥生產企業也在不斷增加。新型生物農藥的市場潛力十分巨大,在發展的過程中還可能形成一些新的農業高新技術產業集群。除擴大市場影響之外,也增強了我國生物農藥產業的國際競爭力,為我國現代農業生產和環境可持續發展提供重要的技術保障。
在市場發展的同時,低風險農藥還面臨著一些挑戰,如假冒偽劣產品的負面影響及農戶對低風險農藥的認識水平均有待進一步的提高。但隨著生產的發展,農戶的認知水平提高,人們對環保意識的加強以及對農產品質量的要求逐步提高,市場風險將被逐步化解。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我方觀點。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與我方留言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